兔发发-星洲网新春特备

天公诞关甘蔗什么事?为了拜天公必用甘蔗?

民间流传福建人对于拜天公如此慎重其事,是因为与救命之恩有关。

传说在明朝一年农历新年,有倭寇(也有一说是清兵)在福建沿海一带烧杀掳掠,当地的平民百姓扶老携幼仓皇逃命。眼见倭寇就要追上,命悬一线之际,前方忽然出现一大片甘蔗林,于是他们便逃入甘蔗林,躲过了倭寇。

而当时正值大年初九,他们认为是获得天公的庇佑,因此农历新年的年初九拜天公,以谢天公的救命大恩,同时带上一对甘蔗表示不忘甘蔗林庇护之恩。

这是最为普及的说法,然而民俗研究者李永球却对此有不同的观点。

“这都是传说,不确实的啦。”

既然和上述传说无关,那么为何在拜天公时,一定要准备甘蔗呢?

“(其实)福建人或广东一带,在祭祀的时候绑上甘蔗是地方风俗,跟天公诞没有关系的。”

“为什么要用甘蔗呢?(一般用)甘蔗是要连根拔起,要有头有尾,象征我们做人有头有尾。

“有头有尾的意思就是一生顺畅。有的人晚节不保,忽然被判入穷籍或坐牢,这就叫有头无尾。”

而且甘蔗味甜,寓意可一年到头都甜蜜圆满,所以不仅是天公诞,婚礼上亦能看见甘蔗的踪影。

“拜天公”用甘蔗另一层历史意义

李永球提到,“拜天公”用到甘蔗还有另一层历史意义,这要追溯到清朝。

清廷为了打击反清势力,尤其是逃往台湾的明朝遗臣郑成功一派,于是落实迁界令(又叫迁海令),将山东至广东的居民往内陆迁移三十里,焚弃房屋,片板不许下海,以断绝人民接济郑成功的可能。当时,清朝政府至少下了3次迁界令,分别是顺治十八年(1661年)、康熙三年(1664年)、康熙十八年(1679年),其中在康熙十八年,康熙帝认为郑成功势力之所以能占据福建沿海地区,是由于当地居民的支援,因此当郑氏势力占领厦门时,再次颁布迁界令,上千里海岸线的沿海居民再次颠沛流离。

“迁徙过程中,许多人饿死、病死,造成福建人厌恶清廷。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清朝是个暴政政府,于是先贤就虚构了清兵大屠杀,人们躲进甘蔗林里避祸,再拔甘蔗拜天公感谢天公庇佑。”

他指出两个相关民间传说的破绽,比如适逢战争,逃难的百姓必有亲友罹难,他们又何来庆祝天公诞的心情?

“再来,你说甘蔗林保护你避过大屠杀,所以拔光甘蔗拜天公,那清兵回头的时候,你还有甘蔗林可以躲吗?所以能看出来是虚构的。”

他说,由于每年都有拜天公的仪式,先祖就将传说融合其中,以提醒子孙后代要反抗暴政,不要屈服暴政。“这是一种爱国精神和民族主义的传播,也是流传这段传说的主要目的。”

报道:星洲日报记者叶洢颖